新闻中心

冷链物流安全性初探

时间:2021-01-28 浏览:2749

近年来,随着生鲜电商、蔬果宅配等新经济模式兴起,冷链物流迎来了黄金机遇期。

7月7日,发改委正式印发了首批17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名单。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基础设施, 未来如何搭建?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话题。

多角度深入分析冷链物流行业,不能忽视冷链物流安全性探讨,这是冷链物流的痛点之一,也是冷链物流2020年大考的重要指标。

一、冷链物流的痛点,不能忽视的安全

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、发展快,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,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点需要全行业去克服解决,冷链物流全程的安全防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

随着电商的强势崛起,生鲜产品进一步渗透中国消费市场,我国果蔬、肉类、水产品等主要冷链产品流通率大幅度提高。需求的激增,让冷链物流成为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。

冷链物流行业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未来几年仍将呈高速发展态势。一方面,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产品产销链的关键支撑环节,其发展备受中央的关注和重视。另一方面,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,食材新鲜度要求提升推动冷链供应链升级,国内冷链行业未来3年有望保持20%增长,2020产业规模将达4850亿元。

需求爆发增长的同时,痛点也同样暴露,生鲜电商平台用户投诉数量同比上升,冷链产品安全性亟待解决。

冷链物流关系到产品安全及保鲜度,产品服务质量及口碑。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其所面临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行业重视,频发的事件引发各方对冷链物流产品安全的广泛关注;加快冷链物流安全体系建设,确保百姓“菜篮子”安全,已是冷链物流常态化下的重要课题。

冷链物流如何做到安全?

2019年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,随着多地区、多领域出台涉及冷链物流政策,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将逐渐完善,监管将逐渐加强。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,这对安全性起到保证作用。

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,冷链市场品质意识将不断增强,冷链物流将朝着智能化、多功能化、标准化、系列化方向发展,安全程度有望提高。

在冷链物流全程中,运输过程相对较为安全,但各个重要节点,容易出现问题。因此,在冷链物流全程中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,同时工作人员尽量固定 ,并注意日常防护,这在当前甚至比冷藏设备的恒温更重要。

此外,各方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,如加强冷链物流全程的安全防护,推动集约化管理,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接触;加强生鲜电商平台协同,共同创建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;对于全供应链环节(从产地到销地)实现数据采集及监控,建立统一的监控的标准及监控平台,实现全供应链透明化,实施定位货物状态……

总之,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,助推着冷链物流加速发展,正因如此,在冷链物流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,各方也应当多措并举,守护人们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应尽快构建符合国情的“全链条、网络化、严标准、可追溯、新模式、高效率”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,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,促进农民增收,保障消费安全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二、保障两大类冷链产品安全,是民生的重要课题

目前,中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及医药类产品,而该两大产业的电商市场均达到较大规模。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2638.4亿元,医疗电商B2C市场规模将达708.5亿元。

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,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对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会更高,推动着食品类、农产品类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。

冷链物流就如一道桥梁,连接起农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,使过去难以跨越地域难题的生鲜消费成为可能。冷链物流可以把生鲜供应商、商家、消费者有效组织起来,通过农产品直发提升物流效率与体验,以流通的升级帮助更多田间地头的特产走进千家万户。

众所周知,食品类、农产品类冷链物流产业链主要涉及冷冻、冷藏加工;冷库贮藏;运输与配送;终端销售等环节。以低温的冷链物流不仅能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程度、营养、色泽和口味,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细菌的增长,有着明显的遏制效果。

因此,在货物流通过程中,冷链物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货物不受细菌的侵害,防止食品、农产品变质,为货物安全提供保障。

冷链物流的完善,让新零售企业有望简化中间环节,依托信息技术直接倒逼上游提高品质和服务,甚至做到定制化生产,从而促进生鲜消费市场升级、农业产业转型。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鲜食品的需求,加强食品的安全保障,助力消费升级。

但从目前来看,食品类、农产品类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,针对不同产品的专用物流线短缺。不同产品需要控制不同的温度,业内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,进一步阻碍物流运作协调,使企业成本难以降低。为了节省成本,有的司机在运输过程中会关掉制冷机,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制冷;比如,在搬运、装车过程中,由于人员操作不到位,也常常导致温度过高……

蔬果运输是易腐食品当中复杂、考验驾驶员运输知识的。由于货物类型非常丰富,不仅对所需温度、湿度不一,而且很多产品的质量容易受温度波动影响。另外,果蔬采摘后依然会呼吸并产生热量,因此更加考验冷藏车的保温和制冷效果。

随着“新冠疫情”的爆发,居民对于医药卫生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,促进了我国医药类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。

医药类冷链物流产品包括药品、器械、血液、疫苗、生物制品和其他细胞组织。药品终端主要包括全国各级医院、药品批发企业、药品零售企业或直接面向患者。

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医疗领域,因此可以说是冷链运输当中要求严格的。不仅需要性能的运输车辆,而且运输该类货物的车辆还需要符合药监局新版GSP认证,对货物摆放位置、温度检测设备、管理流程等都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。

无论是疫苗、生物制品、生物药还是诊断试剂,都需要冷链运输,而且对于温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,这对冷链设备与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目前,医药产品产业链仍不够完善,中国主要药企和物流企业的冷链尚未形成全国的辐射网。

无论是对生鲜还是医药市场,冷链物流都有着极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。这两个市场需求的增长,又反过来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,但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环节。

三、中小散的格局影响安全,体系建设亟待加速

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,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迅速,但整体上仍呈现散乱小的状态。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,冷链百强企业合计大约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足5%。

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,同比增长17.6%。但与欧美、日本等国横向比较,我国冷链流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,且行业集中度低。

冷链物流企业地域分布不均,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;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不透明,市场鱼龙混杂,生鲜电商在选择第三方冷链服务商时有所忌惮。

冷链物流一般包括预冷、包装、仓储、运输、配送等环节,主要的基础设施有冷库、冷藏车、保温盒、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,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让产品品质打折扣。

当前,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“断链”,无法保证全程恒温。“断链”问题之所以突出,在于我国冷链物流还比较分散,市场集中度较低。

冷链行业以“中小散”企业为主,一些企业往往竞争无序、价格混乱,在冷链运输中监控不到位、标准不落地等问题也时有发生。

冷链物流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、运营成本高、投资回报周期长、回报率不高的行业,导致不少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、投资力度不够大。这是冷链物流这个大市场难以出现大企业,冷链物流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主因。

高成本加上低收益,导致了我国90%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,大部分企业仅在特定领域运输部分产品,没有形成规模效应,行业集中度偏低。在医药冷链方面,由于运输成本、网络运营成本过高,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形成全国性的医药冷链网络。

近十年来,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,从2017年起更是飞速发展,2019年企业注册量突破1万。与快速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的,是冷链物流中严重的体系建设问题。

当前我国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,无法实现对各环节的温度控制、制冷、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。这就导致了规范化企业执行标准成本高,不执行标准的企业反而可以抢占市场,行业存在一定的‘劣币驱逐良币’现象。

我国冷链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。以冷库为例,从地域分布来看,北上广等冷库需求量较大的城市,冷库稀缺;而局部省市又存在冷库盲目过量建设,导致冷库供大于求。从冷库功能上看,目前存储型冷库多、流通型冷库少,冷冻库多、冷藏库少,销地冷库多、产地冷库少,不少冷库功能定位落后于市场需求。

目前,中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,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。欧洲根据本国农业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在医药冷链物流上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,这都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
民以食为天,冷链物流事关百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,医药安全问题,不容忽视,保障冷链物流产品安全成疫情常态防控下的重要民生课题。

冷链物流作为公益性产业、民生产业,应在中央预算投资中优先发展,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彻底打破“中小散”为主,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困局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来源:物流产品网